??企业兴则辽宁兴,企业强则辽宁强。
??作为“最活跃的经济细胞”,企业是新时代全面振兴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最倚重的主体和力量。
??几个最新的数据,讲述着辽宁“企”飞之势。
??国企更优。一季度,省属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2%,利润总额却增长48%,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民企更壮。一季度,规上工业中私营企业、小微企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13.2%,均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同时,在日趋复杂的国际形势下,民营企业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16%,占同期辽宁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首次突破50%,达到53.2%。
??外企更丰。一季度,全省实际使用外资额同比增长178.3%,占全国外资规模总量的7.4%;新登记外商投资经营主体总数同比增长14.1%。跨国公司加快在辽宁布局投资,全省到资外资项目达107个,同比增长33.8%。
??近年来,即时比分持续聚焦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三资齐抓”“三企联动”坚定不移助力企业沿着高质量发展之路前行。特别是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实施以来,辽企坚守实业、深耕主业、升级产业,3万多家“四上”企业沿链成群,300多家“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在细分赛道领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头部企业接连落地。一个大树参天、灌木林立、草木葱茏的“经济森林”正在悄然崛起。
??做大“一流阵营”
??经济一流的地区,一定拥有诸多一流企业。近年来,央企民企外企纷纷用行动为辽宁投下信任票,表达着自己扎根辽宁的信心和决心。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盘锦辽东湾“人流”不输景区。在华锦阿美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项目现场,塔吊挥臂,机械轰鸣,焊花闪耀,万名建设者抢抓“黄金期”掀起建设浪潮。
??“占地8.97平方公里、总投资837亿元、年炼油1500万吨、年产乙烯165万吨。咱辽宁石化项目的个头在世界上也能数得着。”盘锦辽滨沿海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张继宽看着几天就变一个样的项目现场笑着说。
??项目是企业落户的载体、成长的根基。近年来,紧紧抓住“央地合作”机遇,借力央企资源带动辽宁经营主体愈发“高”“壮”。不仅华锦阿美,今年3月,50多家中央企业的负责人与辽宁集中签约,总投资1160亿元的16个重点项目将随之落地。
??央企加码,地方国企也在寻求突破。
??5月7日,超3亿元的订单在金杯(沈阳)汽车有限公司与越南方庄集团顺化金龙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之间达成。首批3000台金杯大海狮将首次“登陆”越南。
??“海狮”出海是辽宁国企扬帆的缩影。今年一季度,仅省属企业就实现利润总额17.2亿元,同比增长48%,经济效益大幅提升。
??“大象军团”涨势喜人,“蚂蚁战队”提质增量。
??蛇年春节一过,两张榜单接连在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网站公布:沈阳百航智能制造研究院有限公司等234家企业获评辽宁省创新型中小企业,沈阳航燃科技有限公司等468家企业获评辽宁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让好种子“快破土”、好苗子“长得壮”,辽宁一直注重“梯度培育”,做好企业成长的引路人。最新数据显示,全省“专精特新”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平均年限为14年,“专精特新”企业95%的主导产品属于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产品。1/4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参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定。去年,650户工业企业晋级“升规”。
??企业规模有大小,发展侧重各不同,但并不等于毫无关联,相反,“错落有致”的企业结构更容易形成“大手拉下手、链上齐步走”的产业生态。
??从高空俯瞰大连恒力石化,白色的反应釜、炼化塔组成的“能量源”正向四周延伸着不同粗细的银色管路。每条管路的另一端,都是一小片加工装置在全力生产。四面八方的安全火炬燃烧起来,与白色的大片区遥相呼应。一幅众星拱月的生产图景在此具象化。
??“目前,精细化工园内的企业几乎都是‘奔着’恒力来的。大家从恒力买甲醇、环氧乙烷等化工原料,也向恒力及其客户销售各自的化工产品。”大连长兴岛经发局工信科科长孙雪男表示。然而,类似一个企业带动一片产业的案例在辽宁并非个案。
??“全省22个重点产业集群都有龙头企业带动。我们将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发布龙头企业、重大工程项目需求清单,为省内企业及时提供市场信息。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竞争力。”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澎湃“第一动力”
??这个春天,“首台”“突破”成为辽宁制造业的高频词。
??3月,世界首台超大型智能扇形段更换装置,在大连重工装备集团完成设计审查。该装置将以其全球之最的扇形段承载力量擎起国内钢铁行业重大项目的脊梁。
??3月,国机集团沈阳仪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自适应多传感智能内检测器,成功破解复杂油气管道内检测的世界性难题。这台像变形金刚一样灵活调整身姿的机器人,关键技术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4月,全国首台硬岩深竖井扩孔式掘进机在方大集团北方重工完成工厂下线,将推动全国隧道工程行业深部竖井建设环节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再迈一步。
??凭“高”出圈,不止于此。看点,去年,新型隐身战机歼-35A、1000千瓦级内电混合动力机车、全球最大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用曲轴、助力嫦娥六号月背成功采样的铝基复合材料钻杆等贴着辽宁标签的“大国重器”接连问世,成为辽宁装备更好装备全国的有力佐证。看面,去年,沈阳航空、沈大工业母机、大盘绿色石化3个集群在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赛马”中脱颖而出;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敢于登高,源于不断向新。丰富厚实的科教资源、不断完善的转化链条,让辽宁企业的创新旅程底气十足。
??5月9日,沈阳航远航空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台一体机控制的螺杆泵涂胶设备正高效运转,胶体均匀地铺展在零部件表面。目前,该设备已通过验收,加快了国家重点项目的攻关步伐。
??“这都得感谢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侯宁副教授帮我们突破了工艺中的核心技术。”航远航空副总工程师李正福谈起此事满脸笑意。去年2月,侯宁作为省科技厅选拔的“企业科技特派员”来到航远航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企业飞机涂胶工艺中精度与稳定性无法兼顾的难题,并通过优化工艺助力企业实现技术突破,完成验收。
??为企业和高校院所之间架桥铺路,针对技术难点输送智慧力量,去年以来,即时比分共向955家企业选派1003名企业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解决技术、平台、人才、金融及成果转化等方面需求1546项。
??激活“第一动力”,辽宁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去年,新增全国重点实验室10家,全省研发投入增速6年来首次超过全国水平,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17.8%。
??科技创新是个“超长链条”,在以市场为目标的经济活动中,主体无疑是企业。将创新要素向企业倾斜、引领企业心无旁骛念好“专”字诀。去年,全省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6206家、高新技术企业1625家、“雏鹰”“瞪羚”企业940家,融科储能、东软睿驰成为新晋“独角兽”。
??优化发展“身姿”
??国企,辽宁振兴的“龙头”。然而,悠久的历史也沉积了发展的桎梏。近年来,辽宁国企坚持“刀刃向内”深化改革,让大船在面对市场风浪时也能及时掉头。
??如今,在辽渔集团提起去年初的那次竞聘大会,不少人依旧印象深刻。3天时间,总部中层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以岗定薪,谁上谁下,由“考核团”打分决定。灵活的体制机制让全集团上下干劲更足,办法更多。今年一季度,辽渔完成营业收入7.08亿元,同比增长10.2%;完成利润总额7705万元,同比增长15.5%,量质齐升。
??近年来,即时比分国资国企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不断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活力。
??挣脱制度的束缚,辽宁企业还要撕下“傻大黑粗”的标签,减掉高能耗、高污染的赘肉,让姿态“更绿”“更轻”。
??5月,走进辽宁山水工源水泥有限公司火连寨厂区,不仅没有“灰头土脸”,还时不时闻到阵阵花香。“我们在每一个扬尘环节都加装了吸尘装置,粉尘排放量不足1%。”项目经理刘神杰指着厂内一座高塔说,“我们的污染气体排放量也接近零。你看那就是排放塔,上面的传感器直连本溪市生态环境局,哪怕有一项指标不合格,也会立即报警。”
??在山水水泥,炉窑也被披上“外衣”。为了节省热损,企业将热水管“披”在窑外,利用炉窑散热烧热,可供全厂职工洗澡、取暖。
??“一边节能一边减排,在辽宁这可不是一两家企业的做法,而是大多数企业的标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去年,全省共152家企业获评省级绿色制造单位,4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大连长兴岛获评工业和信息化部无废园区典型案例,52家企业入选废钢准入条件企业,居全国第八位。“十四五”以来,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13.6%。
??向内,朝改革要效益。向外,让市场更多元。
??“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企业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市场结构,才能乘风破浪,增强活力。”辽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宋帅官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最近,辽宁方大集团东北制药原料销售公司出口销售业务员姜芳菲一直忙着和波兰客户线上洽谈。这是她今年3月在上海FIC展会上开发的新客户。今年以来,东北制药公司持续完善全球销售网络,一季度新增客户50余家,出口收入同比增长36.5%以上。
??企业,有企方能兴业。个头更高、筋骨更壮、活力更足的辽宁企业,正全力以赴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阔步前行。
版权所有:即时比分 | 主办单位:即时比分办公厅 |
地址: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9号 | 邮编:110032 |
![]() |
网站标识码:2100000037 |
ICP备案序号:辽ICP备05023109号 | 联系邮箱:mhwz@yaoyejob.com |